〈財經週報-電子廠新布局〉鴻海成功南向 對手立訊難複製【工業地廠房文章推薦】

印度政府喊出手機製造出口要達到31億美元的目標,希望未來逐漸透過在地製造政策,可望大幅拉高此區塊的貿易額,進一步朝向580億美元的目標邁進;而成長潛力如此龐大的商機,鴻海競爭對手-中國立訊卻看得到、吃不到,除了效仿鴻海(2317)前進越南的腳步無法穩住,生產據點也根本無法打入印度。

立訊水土不服 生產據點無法打入印度

由於印度整體經營環境現階段仍較中國落後,對於長期仰賴中國官方補助的立訊而言,水土不服加上印度與中國的政治角力,成為拓展印度版圖的最大致命傷。供應鏈指出,在行業內眾所週知的前進印度擴展版圖名單中,立訊並不在其中。

業內人士表示,蘋果將代工廠「本土化」視為重要觀察指標,「本土化」程度越高,越受青睞,缺乏完整的招募、培訓策略,光靠挖角所形成的團隊,終究只是雜牌軍,以立訊在越南遇到的問題來看,中國籍幹部管不了越南籍幹部,且在沒有向心力的狀況下,越南籍幹部賺到錢就走人,使立訊的產能與品質皆遭遇極大考驗。

此外,立訊原先為了避免在越南北江省興建大量使用率不高的廠房,曾經找上當地政府商議讓閒置廠房外租。不過,對於使用優惠投資案進駐當地的立訊,越方並不樂見立訊來了、卻是搞不動產租賃的生意,因此並未同意,導致立訊最終也只能落得廠房閒置的下場,讓立訊的投資雪上加霜。

鴻海落實越南本土化 增添客戶下單動機

業內人士也提到,越南勞動環境有其特殊性質,舉凡罷工、勞資糾紛,都是一體性的發生,立訊過去就有一些罷工、勞資糾紛,甚至影響到工業區的其他廠商,企業形象不佳。相形之下,鴻海在越南的本土幹部最高做到部級主管,有助於客戶訪查時獲得肯定、增添下單動機。

其實,鴻海自2007年開始佈局越南,從整體競爭力來看,最大的優勢是幹部體系的養成,此為立訊與鴻海最大的差距,除了進駐時間較早,「本土化」的落實也是關鍵,目前鴻海在越南高等教育體系佔得有利位置,優先爭取人才,在後續擴產部署方面,領先對手有不小的距離。